麦稞识堂 | 儿童户外疗愈花园
自创 | 资源 | 视野
Cases · Cooperation · View
2021年5月28日,麦稞联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开展了双方产学研结合课题的首次线上讲座《儿童户外疗愈花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疗愈花园的概念与发展,以及户外场所对患病儿童的疗愈作用,并精选了儿童医疗机构疗愈性景观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在此特将讲座中的精华内容收录并分享,希望这个全新的设计领域,在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给更多包括儿童在内的人们带来身心的疗愈。
疗愈花园 Healing Garden
什么是疗愈花园?在维基百科上,疗愈花园被定义为“专门设计用于满足使用花园的人们及其照顾者,家人和朋友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的户外花园空间。包括但不限于医院,疗养院,辅助生活住所,老人护理社区,门诊癌症中心,临终关怀住所以及其他相关的医疗保健和居住环境。”
它“可以通过不断变化的环境,设施,周边和方位,涵盖与治疗或康复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环境;并在实现身体,心理和精神康复方面享有持久的影响。”(Williams,1998:1193)
尽管一个公共景观是否可以被认定为疗愈性景观,到目前为止还很难被明确界定,但疗愈花园作为一个较新的景观设计领域,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青睐——在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快速城市化、工业与科技的发展之后,人们开始重新将目光投向自然的疗愈作用,而最初的相关研究,便是从医疗机构中的附属户外空间开始的。
01 历史
从医院到疗愈花园
追溯疗愈花园的由来,离不开人们审视并试图治愈身心疾病的历史。最早有记载的提供治疗的机构为2500余年前的古埃及神庙,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伊斯兰国家,宗教往往和医疗联系在一起,寺庙或教堂发挥着治愈的作用。
18世纪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现代医院开始出现,最早它们往往只关注室内相应的服务功能,而并没有特别考虑周围环境与医院的关系。20世纪之前,医院景观仅作为公共场所或半私人场所而存在。
最早关注自然景观对病患疗愈作用的医疗项目之一,是1929~1932年由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在芬兰Paimio镇设计的TB疗养院,它的最大特色是将病房和休息厅设置在阳光充足并拥有美丽松林景观的南侧,以最大程度实现疗养者和自然的对话,提供更好的疗养氛围。尽管它并不完全是一所标准的现代医院,但相应的手法成为其后所有医院设计的金标准。
▲ TB疗养院病房内可以眺望户外松树林的景观
1972年至1981年之间,罗杰·乌里奇(Roger Ulich)研究了医院环境与患者康复之间的关系。他选择了46位患者并分为两组,一组在可以欣赏自然风光的房间接受治疗,另一组则没有。通过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其他健康指标,罗杰发现,可以看到自然景观的第一组病患普遍比第二组更早一天出院,并且需要的止痛药剂量往往也更少。为什么窗外的自然景观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过程呢?由此,科学家开始研究场所特征如何对健康和医疗保健产生积极影响。
1992年,Gensler首次引入了“治疗性景观”的概念,以更好地阐述场所与健康之间的动态关系,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学和健康研究领域采用更具批判性和理论性的方法。从那时起,医院景观往往在设计中被期待具有一定的治愈效果,成为治疗性景观或疗愈花园的雏形。
▲ Scottsdale Healthcare Thompson Peak Hospital Healing Garden. Gensler
而自1999年以来,疗愈花园和治疗性景观的概念被广为接受,它所涵盖的场所类型也在逐渐增加,扩展到不同类型的治疗场所以及日常场所的更为广阔的范畴。
02 类型
并不意味着特定场所
近年来,医学和健康学家认识到,地点或场所并不总是对所有人有益;而且,对于对健康有正面影响的场所而言,根据人们的年龄、社会文化和经济水平的差异,或一般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焦虑/恐惧症、酗酒、吸毒、囚犯等)的不同,他们对场所疗愈性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
也由此,疗愈花园被划分为更多的针对不同使用者的种类,如:儿童疗愈花园、精神科医院花园、疗养院花园、阿尔茨海默氏症治疗园、临终关怀花园、视障人士花园、冥想花园、自行建造花园、感官花园、园艺疗法花园等。
▲ Magneten 感官花园 MASU Planning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的医院景观都是治疗性景观,但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医院景观应该分配有一定的面积来实现治疗功能;反之亦然,治疗性景观并不意味着它属于任何特定种类的场所,而是任何场所、任意种类的景观都可以被设计为拥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03 准则
围绕使用者的感受而设计
不同分类的疗愈花园也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以医院内部的疗愈花园或景观为例,它的设计是以使用者为导向的:患者尤其是住院病患作为最主要的使用者,其身心需求应被放在首要位置;而长期在此工作的医护、工作人员以及短期的来访者如病患的亲友,他们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如放松、释放压力和陪伴等也应被考虑在内。
在明确了使用群体之后,针对性的疗愈设计需要从使用者的感受出发,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引导对自然环境的感知,是疗愈花园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清新的空气、有层次的自然光、大自然的声音、自然芳香的气味等。
尽管这些元素都来自大自然,但疗愈花园比简单的“自然区域”还是要复杂得多,它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有效地将“健康”和“场所”联系在一起。因此,疗愈花园应提供多种感官体验,例如色彩缤纷的花朵、深浅不一的绿色或纹理、能够吸引鸟类或昆虫的植被设计、芳香药草或观赏性植物等,此外,水的元素也可以带来不同的正向感官刺激。
而人性化是疗愈花园设计中应关注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首先,充分考虑敏感患者、身体能力较低的患者的足够的舒适度(可选择的荫蔽、无障碍的户外家具等)、和摒弃噪音等负面因素的宁静感,是花园具有疗愈作用的前提;
其次,在场所布局设计中,应使其有足够的通达性和可见度,从而让使用者方便地进入和使用花园,并通过病房和休息室的窗户看到相应的疗愈性景观,提供愉悦平和的感受;
再者,安全感、掌控感和熟悉感有利于舒缓因患病或来到一个陌生地方造成的压力,其中安全感和掌控感通常需要通过设计多种不同类型的、可供自由选择的空间和布局来实现,例如:视线开放的区域,集体活动的区域,独处的区域等,而熟悉感则可以采用富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景观布局和选用当地植被物种等;
事实上,这些准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当场所均易于通达时,它们便具有了良好的可见性;当患者熟悉和有控制感时,他们便会有安全感。
在此基础上,疗愈花园应为开展适宜的活动考虑相应的场所和设施,比如场所的布局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野餐、休闲、各种小组游戏或球类运动提供可能;此外,无论是哪种疾病,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患者恢复健康以及将来融入社会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疗愈花园应考虑提供相应的场所,鼓励用户参加团体活动及家庭活动,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除了充分考虑所有准则之外,如何将一个正常的景观空间变成具有修复功能的“神奇”疗愈空间,仍然是景观设计师的主要任务。为此,设计师可以将自己置于患者的角色中,想象当我们不得不在一个地方呆上几天甚至几年,而失去一部分自己的东西时,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04 针对性
对患病儿童的疗愈作用
而在所有的疗愈花园种类中,儿童(医院)疗愈花园是目前而言应用最为广泛的之一,它在促进患病儿童康复,以及促进其身心发展方面被证实具有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
与其他疗愈场所不同的是,患儿通常没有相应的自理能力,因此儿童(医院)疗愈花园的主要使用者群体除考虑患儿本身之外,还需重点考虑与患儿一同在医院内短期或长期生活的父母,为亲子、家庭为单位的活动提供宜人的场所和活动内容。
另一方面,患病儿童相应的身心发展诉求亦与正常儿童一致,可归纳为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交发展四大方面。
而大脑作为一个高度整合和指挥器,把各个发展需求相互融合,形成相互促进或制约,各个发展本身是无法独立和分离开来的。
因此,面向儿童的疗愈花园,在普适的疗愈作用之外,还应该关注让患儿获得与健康儿童一致的身心发展机会,以及对特定的发展障碍具有针对性的辅助治疗作用。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和他们探索世界、获得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处在特殊时期的患病儿童,常常因为缺乏与正常儿童相似的生活、游戏和社交环境,更容易出现敏感、身心发展滞后和相应的发展障碍等问题。所以,除了以符合疗愈准则的环境设计带来正面的感官影响,儿童疗愈花园往往以创造更多的游戏可能为重要目标。
在众多的游戏当中,一些经典的游戏被证实对特定的发展障碍具有良好的疗愈作用,比如:秋千是锻炼孩子本体感受系统的极佳工具;旋转类型的游戏有助于前庭系统发育,帮助孩子建立并保持平衡;对于自闭症和孤独症,沙池和秋千有较好的辅助疗愈作用,而秋千同样适合多动症的孩子释放精力,提升专注力;对于压力超负荷的孩子,玩水和嬉沙能够很好地减压;对于有社交障碍的儿童,沙池是良好的玩耍、建立社交和自信的游戏场所……
而针对当今儿童普遍的“自然缺失症”——由于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的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如感官使用减少、注意力集中困难,生理、心理疾病发病率上升,近视率、儿童及成人肥胖症、维他命D缺失等健康问题的增加等,疗愈花园也可以提供更多、更优质、更具针对性的与自然亲近的户外活动机会。
疗愈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使用医疗手段恢复健康的期待正在变得越来越高,而在治疗的同时是否能够为患者和其他使用者提供足够的照顾、关怀、良好的体验和具有辅助作用的疗愈环境,渐渐成为医疗机构或场所体现人文关怀和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不仅如此,疗愈也日渐成为当代社会日常所需的一个重要场所功能,将儿童疗愈花园的要素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融入到户外活动场所中,将成为未来儿童场所设计的一大趋势。毕竟,疗愈不一定与疾病相关联,很多时候,它更倾向于涉及使身心恢复平衡的过程,它伴随我们的人生旅程,朝着理想的方向运动。
撰文/ 皓宁 豆渣娜 图文编辑/ 豆渣娜
-END-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commend
文化内容的IP制造者
麦稞文化创意公司(Atelier MIC,简称MIC)作为文化内容的IP制造者,拥有丰富的国内外跨界资源,提供符合现代商业趋势下“新生态”文化内容的运营策划、内容输出、场所设计、品牌打造及落地运营咨询等业务。我们拥有一支策划、建筑、设计、艺术、策展、广告、动漫、教育等复合型专业团队,服务于儿童引领、文化再生领域,致力于建立场所价值体系,带动场所再生。目前,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汉堡(德国)、成都(中国)设有分支机构。
市场:marketing@ateliermic.cn
人事:info@ateliermic.cn
品牌:media@ateliermic.cn
商务洽谈:13122704016(朱女士)
微信:MIC-studio
微博/视频号:麦稞MIC
加入麦稞(点击)
设计项目负责人 | 场所设计师 | 旅游策划师
实习生(长期开放)